智慧音箱時代 媒體面臨內容主導權和營收考驗

文 / 柯皓翔

智慧音箱問世後,新聞媒體如何接招?今年6月於希臘雅典舉辦的全球編輯高峰會(Global Editors Network Summit)中,專家指平台方對內容的需求可能干涉媒體的新聞主導權,如何藉新產品營利也成為一大問題。

智慧音箱問世後,新聞媒體如何接招?今年6月於希臘雅典舉辦的全球編輯高峰會(Global Editors Network Summit)中,專家指平台方對內容的需求可能干涉媒體的新聞主導權,如何藉新產品營利也成為一大問題。

法國新聞廣播電台(Franceinfo)大約從2017年底開始在智慧音箱上提供新聞內容,可說是在這項產品進入法國市場時就搶得先機。

法國新聞電台副主任門傑(Lucas Menget)指出,目前約有11%法國人擁有智慧音箱,雖然比例較美國、英國少,但成長速度驚人;現在,法國新聞電台的傳統廣播每天約有500萬聽眾,智慧音箱一個月則約120萬人。

門傑表示,法國新聞電台早在30年前就提供24小時新聞,每10分鐘一次快報,在智慧音箱上提供內容並非難事,他們在幾個月內就克服「發布管道」層面的技術問題,真正的挑戰是市場營銷,讓消費者在選購智慧音箱時,會因為能收聽他們的新聞而被吸引。 

然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Amazon、Google已經分別推出Echo Show、Nest Hub等含螢幕的智慧音箱。 門傑說,他們正面對影音素材的挑戰,幸好公司3年前成立電視台,有相應資源支持影音快報。

平台是否干涉內容成為隱憂

門傑指出,Google、Amazon等平台一直想要切分、綜合各家媒體新聞,提供「單一新聞故事」。不過,媒體多半希望保有新聞的主導權和專業,「我們不能那麼做,也不會那麼做,我們不會切分我們的新聞,這是新聞專業的問題。」

他指出,媒體關注自身是否保有新聞的擁有權和出版者身分,儘管平台方可能聲稱切分新聞更能讓用戶自行決定收聽內容,不過這並不符合媒體的觀點。

他表示,如果媒體不共同加以反抗,像法國新聞電台這樣的老牌出版者可能將從世上消失。

新聞內容營收問題待克服

全球約三分之二的智慧音箱市場由Amazon和Google把持,呈現雙寡頭壟斷,流量分析公司Chartbeat執行長沙洛夫(John Saroff)指出,智慧音箱時代,媒體營收問題勢必要和平台方討論。

他表示,音樂、鬧鐘、天氣預報是智慧音箱很大的使用需求,音樂公司將收益與智慧音箱連結的做法值得新聞媒體學習。

沙洛夫舉例,在美國一個月花14.99美金可以讓Spotify帳號與Alexa同步。當他的女兒說「Alexa,播放披頭四的〈黃色潛水艇〉」,包括Spotify、環球音樂、小野洋子(Yoko Ono)或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都可以分潤。

沙洛夫表示,根據Adobe的數據,在美國智慧音箱約有46%用途在於新聞和資訊;他憂心媒體能不能同樣克服營收問題,會不會把說故事的主導權、收益通通交付給平台業者,「我們應該要擁有足夠智慧拿到決定權。」

新的敘事準則正在建立

智慧音箱會不會衍生出獨特的新聞敘事方式? 門傑指出,法國新聞電台的智慧音箱新聞內容可同時用於廣播和網站,不過他們已經開始思考屬於智慧音箱的專屬內容。

他透露,9月將推出「新聞測驗」,聽眾聽完該日新聞快報後,Alexa或Google會詢問「要不要玩一下測驗」。

門傑指出,這不只是玩遊戲,也是為了打擊假新聞,讓民眾對議題有更正確的理解。

他介紹,團隊會先以體育新聞等較平易近人的內容著手,接著再探討外交政策、法國政治等硬新聞,「這個模式在英國非常成功。」

門傑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嘗試,如果效果不彰或用錯方法,我們會停止。但是我們仍會不斷嘗試,發展專屬於智慧音箱的內容。」10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