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新聞大獎作品 彰顯媒體結合data有助議題討論

文 / 柯皓翔

全球編輯高峰會(Global Editors Network Summit)今年6月移師希臘舉辦,備受矚目的數據新聞大獎(DJA)也於此時揭曉最終得獎名單,表彰全球媒體「用數據說故事」的貢獻。今年獎項共分12類, 共收到608件報名作品,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亞洲,數量首度超過歐洲,不過入圍者仍以北美、歐洲的團隊居多。

全球編輯高峰會(Global Editors Network Summit)今年6月移師希臘舉辦,備受矚目的數據新聞大獎(DJA)也於此時揭曉最終得獎名單,表彰全球媒體「用數據說故事」的貢獻。今年獎項共分12類, 共收到608件報名作品,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亞洲,數量首度超過歐洲,不過入圍者仍以北美、歐洲的團隊居多。

今年最佳數據新聞團隊(大型)由阿根廷國家報(La Nación)拿下。評審團表示,該團隊致力為公眾建立資料集,作品具有高度監督政府色彩,例如「一位司機的貪腐筆記本」梳理線人提供的8本筆記,揭露多位官員收受賄賂,使得包含前總統在內共73人被起訴。

〈一位司機的貪腐筆記本〉報導,揭發阿根廷重大貪污事件(圖取自阿根廷國家報)

年度調查報導得主是由美聯社(AP)、調查新聞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Quartz合作的作品「颶風瑪莉亞致死人數爭議 (Hurricane Maria’s Dead)」,點出波多黎各政府對颶風的死傷統計存在嚴重缺失。

2017年瑪莉亞颶風侵襲該地,造成嚴重傷亡。然而,起初官方死亡統計公布僅有64人。

該團隊採訪上百個家庭、蒐集文件並做文字分析,建立罹難者資料集,他們發現事件的死亡人數遠超過官方數字,且許多死亡案例與缺乏醫療照顧、長時間停電有關,政府的災防手段和應變存在瑕疵。

這個作品讓政府承認死亡統計上的不足,進一步委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重新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死亡人數高達2975人。

團隊透過大量訪問拼湊死者名單,並製作虛擬紀念牆(圖取自Hurricane Maria's Dead)

最佳數據新聞團隊(小型)由印度查核網站FactChecker.in獲獎,他們針對「宗教偏見引發的仇恨犯罪」建立資料集,從既有媒體報導中查找案例作交叉驗證,逐步建立起結構化的數據,分析地緣、宗教觀念等影響因素。

評審團認為,這不僅補足政府統計上不足之處,也嘗試促進公眾對相關議題的理解。

FactChecker.in對宗教仇恨犯罪建立資料集(圖取自FactChecker.in)

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的「Radmesser」計畫則是數據新聞創新獎得主,展現數據新聞與「公民參與」間的火花。

團隊在志願者的單車上加裝感測器,測量柏林街頭單車族移動時,與汽車間的距離,補齊討論此議題所欠缺的數據。作品還結合機器學習技術來分析交通安全,最後做成報導,同時公開相關感測資料供大眾再利用。

Radmesser計畫關注柏林單車族行車安全問題(圖取自德國每日鏡報)

評審團指出,該作品橫跨軟硬體結合、社區新聞學、開放資料等領域,可以說為數據新聞的創新立下新標準。10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