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政治系參訪中央社 探討數位時代新聞呈現

文/新聞學院;圖/新聞學院

東吳政治系師生參訪中央社 熱烈提問

東吳政治系「重大政策議題研析」課程師生 11 月 13 日參訪中央社,與中央社數位中心主任黃淑芳、國際中心副主任周永捷共同探討如何將重大議題化繁為簡,跨越不同脈絡理解政策。問答時段中,新聞學院主任萬淑彰主任也加入與談,一起回應同學的踴躍提問。

中央社數位新聞 黃淑芳主任 用資訊圖表讓你秒懂新聞

黃淑芳首先以「新聞如何化繁為簡:鄉民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耐心」為題,分享如何將繁複的大數據或法規轉化為簡單、美觀的新聞資訊圖表。她指出,不同世代的時間感不同,過去 30 分鐘看國際新聞已算迅速,現在講求的是「秒懂」。一張清晰的圖表能取代冗長的文字,針對手機螢幕及不同世代的社群平台,新聞呈現也要有不同的設計。

她說,傳統新聞著重資訊本身的 5W1H(誰、何時、在哪裡、發生何事、為什麼、如何發生),如今更聚焦於接收者,也就是「新聞跟我有什麼關係?我該做什麼?」設計圖表的意義,就在於連結「議題與受眾」。

中央社國際與兩岸新聞 周永捷副主任 跨越脈絡促進真正理解

周永捷則分享「解讀國際新聞:Decontextualization and Recontextualization」心法。不同國家、世代與文化有各自脈絡,須先「去脈絡化」放下既有框架,理解當地想法後,「再脈絡化」地傳達,才能讓受眾真正理解。他以剛結束的美國大選為例,傳統媒體困在同溫層、忽視不同階層民眾的感受,導致民調嚴重失準。此外,他也提到過去印尼的基督教背景候選人因引用可蘭經而引發抗議、敗選甚至入獄的案例,及伊斯蘭世界對 LGBT+ 的看法,說明放下成見、互相理解的重要。

在問答階段,同學針對新聞業的專業原則、社群平台的影響、媒體影響力及職涯,提出許多問題。

對於新世代平台如 Threads 和短影音等趨勢,黃淑芳指出,中央社不會盲目追逐最新平台和點閱率,而是以新聞價值為判準。她也舉例「酒駕是否輕判」的大數據報導及中央社媒體實驗室的作品火球男、唐嘉鴻貓跳、文物修復等 3D 圖解新聞,說明有新聞價值與教育意義的內容,中央社也嘗試用最新科技的呈現,協助讀者理解。

針對新聞媒體「第四權」的影響力,周永捷分享中央社報導過的多起移工權益案件,例如移工仲介費吞噬薪資、雇主性侵等原本被忽視的議題,曾經引起國際關注焦點,成功促使當局重視並推動法規,都凸顯媒體的社會價值。

談到實習與職涯發展,萬淑彰強調,記者是「幫讀者理解現場重要資訊」的通才,因此除了修課外,還需多元涉獵、保持好奇心並精進語文能力,才能保有不被 AI 取代的競爭力。她也並以東吳學姊的身分,分享她加入新聞業的初衷,勉勵同學找到自己的興趣及熱情,更歡迎大家參加中央社「我是海外特派員」活動,深入體驗新聞媒體的甘苦。1131113

政治系師生與中央社講師合照「東吳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