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來臨-新聞界如何迎接挑戰

文/新聞學院;圖/新聞學院

台灣 AI 學校侯宜秀秘書長(中) 8 月 7 日至中央社主講「AI 與我們的未來」,與副社長陳正杰(右)、總編輯王思捷(左)合影。

AI 時代來臨-新聞界如何迎接挑戰

新聞學院 8 月 7 日邀請台灣 AI 學校基金會秘書長侯宜秀,主講「AI 與我們的未來」,探討 AI(人工智慧)對新聞工作的影響和挑戰。她強調,AI 可以大幅增進工作效能,但也會被用來生成大量的假訊息、削弱社會互信基礎,因此優質客觀的新聞媒體,絕對是 AI 無法取代的社會互信基石。

AI 時代來臨,很多人焦慮的原因莫過於工作可能會被 AI 取代。侯宜秀說,其實 AI 使各種工作的門檻變低,但天花板會高到天邊。她比喻,工作市場就像一棵果樹,低的果實,也就是簡單重複的工作會先被 AI 取代,剩下來給人類的工作,就是比較複雜,需要跨界溝通、專業能力為基礎的「高的果實」。例如,任何人都可以請 ChatGPT 寫一份合約,但若沒有法務專業的核可,「這樣的合約誰敢簽?」因此,核心領域的專業能力,還是一切的根本。專業能力夠強、且能善用 AI 工具的人,就會是最終的得利者。

「假訊息氾濫」也是社會大眾對生成式 AI 的疑慮之一。侯宜秀例舉,假借名目蒐集求職民眾的錄音,是最新的詐騙型態。應徵者先是在假平台提供了 LINE 帳號密碼,並錄製簡短的應徵音檔後,沒多久應徵者的朋友們就開始收到假造的語音留言要求借錢。又如同這次奧運,土耳其神槍手爆紅後,他的採訪影片被加上搞笑字幕瘋傳,讓許多人信以為真。

她說,當假訊息氾濫,也就是媒體品牌彰顯價值的時刻。例如在社群平台 X 或 reddit 看到的「新聞」,許多人會再到 BBC 或 CNN 確認是否為事實。其實大眾對可靠新聞的需求一直存在,當新聞媒體堅持提供正確客觀的訊息,就能擦亮招牌、贏得大眾的信任。

另外,雖然許多媒體致力於事實查核,但查核速度永遠趕不上假消息生成的速度。侯宜秀表示,操弄者的目的是激化兩極對立、破壞公共討論的信賴基礎,最根本還是要強化大眾的媒體識讀。例如,台灣和日本都有查核工具,一旦辨識出網路內容可能激化對立,就先標示警告,提高受眾的警覺性,這是做得到、且快速有效的方式。再加上優質媒體提供可靠的訊息,創造有互信的討論空間,就能有效對抗假訊息的傳播。

侯宜秀總結,最好的事實查核就是客觀的報導,這是第一線記者對台灣社會最重要的貢獻。(1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