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大學「兩岸大眾傳播學生」參訪中央社,聚焦 AI

文/新聞學院;圖/新聞學院、銘傳參訪團

銘傳大學「兩岸大眾傳播學生」參訪中央社

銘傳大學與陸委會合辦「兩岸大眾傳播學生交流活動」9 月 20 日參訪中央社,聚焦「AI 對台灣新聞業的影響」。來自中國 4 所大學 13 位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生關切台灣媒體是否受到 AI 衝擊,並與中央社媒體實驗室主任宋育泰進行深入討論與交流。

中央社新聞學院主任萬淑彰說,中央社是華文世界歷史最悠久的新聞媒體,今年七月剛舉辦百年社慶。同學們來自中國南北各地,難得匯聚在台北,在有百年歷史的通訊社中,共同探討最新的 AI 科技對新聞業的衝擊與挑戰。

宋育泰從媒體實驗室的作品--台灣體操選手唐嘉鴻的奧運「貓跳」3D 模型說起,並舉 AI 繪圖程式 Midjourney 和英國凱特王妃經過修圖的照片說明,AI 工具固然方便,但新聞從業者的專業背景和素養,仍是避免錯誤的關鍵。他進一步指出,中央通訊社作為媒體業的上游機構,對 AI 的運用必須保守謹慎;去年也已發布生成式 AI 的應用指南,確保新聞的客觀性與真實性不受影響。

中央社媒體實驗室宋育泰主任分享 AI 在新聞業的影響與應用

宋育泰分享,媒體實驗室自 2018 年以來,持續將 AI 技術應用於多個新聞製作流程,包括地震報導的自動模版生成、歷史照片的人臉辨識、語音文字互轉、以及虛擬主播語音訓練等。他也分享了自身橫跨文字、圖像和程式的背景,鼓勵學生培養跨領域能力,迎接快速變化的新聞環境。

照片/銘傳大學參訪團提供

問答環節中,學生們就 AI 與著作權、技術倫理等議題提出問題。宋育泰解釋,AI 僅是輔助工具,最終的新聞產出仍需人類編輯的審查。針對 AI 是否會取代人工的疑問,他指出,中央社因 AI 創造了更多新職位,且在工作效率提升之後,讓記者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更有餘裕前往新聞現場、提問、做第一手報導,這也是新聞業最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

兩岸大眾傳播學生踴躍提問

訪團最後參觀中央社的工作環境,同學們對中央社百年歷史深感興趣,在檔案庫、攝影作品、和通訊文物展區,均駐足細讀。對佈告欄的防止性騷擾公告、AED 設備,以及有同仁正在使用的健身房,都表示很欣賞這樣友善安全的工作環境。

學生對中央社的百年歷史深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