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虛白學者對談 媒體公共服務

文/陳姿伶;圖/吳翊寧

轉播世足賽究竟是不是公共媒體的責任,近日引發社會熱烈討論。曾虛白先生基金會今年首度舉辦學者對談,邀請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及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從世足賽轉播,談媒體的公共服務價值。

公共服務是媒體很重要的天職,在今年進入第44屆的曾虛白先生新聞獎中即設公共服務報導的獎項。然而,在商業或政治利益的角力下,媒體的公共性往往無以為繼。因此,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基金會特別邀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馮建三及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共同探討如何重塑媒體的公共性。

市場領導者品味領航 穩定傳播媒體生態

中央社副社長曾嬿卿擔任座談引言人指出,許多媒體為了要收視率、點閱率而製作羶色腥的報導,或為了省錢而刊播廉價的例如行車記錄器的新聞,而民眾也願意買單;事實上,台灣也有一些優質的媒體做深度報導、調查報導,但卻難以獲利,這種情況陷入了惡性循環、無限迴圈,究竟有沒有什麼解方?

馮建三認為,這是閱聽人偏好形成的問題,就像飲食習慣的養成;要解套,就必須要有「市場領導者」。他舉英國為例,英國有BBC及ITV、channel4等市場領導者,其新聞節目占有約八、九成的收視人口,市場領導者長期對閱聽人養成不錯的品味,和它們競爭的媒體就要遷就這樣的水準。台灣因為沒有市場領導者,所以媒體就各行其政。他指出,長遠之計,台灣需要一個市場領導者,且這個領導者有優良的表現來樹立典範。但台灣的媒體環境零散,困難度很大,因為歐洲有公共服務歷史的繼承關係,而台灣沒有。

胡元輝則補充市場領導者的概念,他將市場領導者化約到幾種類型的媒體:第一是商業媒體。商業媒體以追求利潤為主,但台灣的問題是餅太小,爭奪的人太多,就容易走偏鋒。想導入正軌,就要有政策、法令及業者的自律來解套。其次是公共媒體。公共媒體之所以在台灣無法成為市場的領導者,胡元輝指出,英國因為有BBC這個標竿的存在,所以其他媒體不敢為所欲為,但台灣的公共媒體太薄弱了,應給予多一點資源,以達成市場領導的角色,有效穩定傳播媒體的生態。

第三種是第三類媒體,如社區媒體、獨立媒體、實習媒體、草根媒體,它們能展現多元、邊緣、弱勢的聲音,社會也要想辦法透過機制讓其發展。這三類型的媒體之間就存在良性競爭,如此理想的生態就比較可能形成。

【全文刊載於全球中央雜誌2018年8月號】